对于每一个20世纪90年代之前,从村里走出的人来说,记忆里都会有一双雨靴。这双雨靴的作用,不是为了淌水,而是为了淌泥。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泥路是乡村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之一。“要想富,先修路”,小小道路,关乎百姓生活,更关系民生大事。告别泥泞难行,曾经是村里人最大的心愿。
2004年1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村村通”国家系统工程,其中“公路通”成为“村村通”的重中之重;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被正式写入建设意见,并提上日程;
2018年起,山东省深入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且将后者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内容;
2020年,两项行动工程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取得近7万公里的好成绩,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客车。
十余年里,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农村公路所及之处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细化,提升了农村“颜值”的同时,更提高了百姓生活的品质。放眼全省,无论是靠山的,又或是是临海的,每个乡村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绘制了独一无二的图景,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山东画报官方微信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