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长期以来,宁阳县中东部山区林果资源丰富,但由于道路不畅,百姓出行难,果品出山难,防火压力大,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从2016年开始,宁阳县累计筹措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了环山路建设工程,经过4年时间的持续推进,2020年7月17号,宁阳县环山路终于全线贯通。
宁阳县环山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9米,主路面宽6米,双向车道,两侧各设1.5米的土路肩。工程累计完成桥梁3座、板涵6道、圆管涵3129米、护坡1.5万平方米、泄水槽61处,同时做好了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示警桩、道口标柱和重点路段限高架设置等安防工程,也使这条最美环山路成了宁阳山区的森林防火通道、产业大道、扶贫大道与生态景观大道。
环山路工程途经7个乡镇63个山区村,辐射沿途143个村,为森林防火提供了便捷通道。而对山区乡镇村庄来说,道路一通,满盘皆活。随着道路交通优势的显现,有效解决了山区偏远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加快了山区群众致富步伐,促进了贫困村早日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
建设过程中,我县采取村级负责拿地清障、乡镇负责整平土路基、县里硬化路面的方式修建,通过“分级负责、三级共担”,调动起乡镇、村修建道路的积极性,降低了建设成本,县交通、公路、林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也立足职责,积极融入,共同推动了环山路的顺利建设。
作为宁阳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阳县在环山路修建的同时,启动了“环山路两侧经济林带建设”,发动各经营主体利用荒山丘陵发展苹果、大枣、核桃、樱桃等特色林果业,并引进山东农大、省果科所、河北农大果业示范项目,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亩产效益。
随着环山路的建成通车,各景点之间的旅游交通瓶颈被打破,沿线众多自然历史文化节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被串联起来,呈现在市民及游客面前的是一条绿色发展的生态长廊,一幅秀美灵动的山水画卷。按照“连点成线、扩线成面”的发展思路,先期重点打造颜林颜庙、凤凰山、凤仙山、友邦田园四个重点乡村旅游节点,融入文化研学、森林度假、运动解压等主题元素,自然、运动、文化与人和谐共鸣,让旅游产品变得更丰富,让文化空间变得更多元,逐步搭建宁阳全域旅游发展框架,让“出游不必远行,放眼皆是美景”成为每一位来到环山路的市民、游客内心的真实写照。许多像葛石曹家寨村一样的沿线村落如今已尝到发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甜头”,通过开办农家乐、采摘游等吸引来了游客,农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强了,生态、产业、特色融为一体,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强村富民的充分融合。
这126公里的环山公路,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横卧于群山峻岭之间,贯穿宁阳东部至西部,将宁阳的山山水水装点的更加美丽娇娆。从空中俯瞰,整条路蜿蜒曲折,千回百转,忽上忽下。路两旁山峦起伏,密林丛丛,沟壑纵横,景象万千。山上奇石遍布,举目四望,群山连绵起伏,似野马脱缰,山顶上白雾缭娆,松柏戴帽,青黛如翠。山坡上郁郁葱葱,果树缠腰,山下一片葱绿,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发。穿过漫山遍野的果园,再翻过道道陡粱,转过一个个急弯,沿途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古老的禹王庙和复圣庙、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远处的大汶河像一条玉带,河水青青,平静如镜,为宁阳的山山水水增添了风采和神韵。一路景色,满目奇鲜,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心神荡漾,惬意如仙。
环山路的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极大改变群众精神面貌;将大幅提升山区防火救灾能力,进一步守护好这片生态资源;将促进山区林果业加快发展,带动强村富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将打破沿线各个旅游景点的交通瓶颈,把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观光带,推动宁阳全域旅游发展;将成为展示我县良好形象的又一窗口,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游玩,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宁阳县交通运输局)
山东画报官方微信
网站统计